五编室专题——励志图书曾经的辉煌和现存的问题思考
时间:2014/12/31 0:00:00
前几年,励志图书时不时会整出点神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阅读需求与社会转型期。图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常常会反映社会深层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励志图书的畅销与文化阅读心理有密切的关系。阅读需求产生于生存需求,而这种阅读需求往往会成就一个类别的图书市场,也会为一些图书策划人、著作者和出版机构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励志类图书的研发,有鲜明的主题,针对性、实用性很强。
2.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对处世为人技巧、心理健康、职场历练的指导等方面的教育缺失或乏力。对于每一个个体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缺少过渡性指导,而过分强调理想主义使得学生对社会又缺乏足够的认知。所以在进入社会后往往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这也正是出版者开发出版励志图书的契机。
3.营销手段和力量的整合成为励志图书畅销的直接动力。励志图书门槛低,成本低,利润高,往往是出版者和书商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巨大利益的诱使和驱动突出了励志图书的商业性,而其营销手段和营销力又得到比较好的整合,这是励志图书畅销的最直接原因。
4.励志类图书的行文方式的大众化和通俗实用性使得阅读轻松,富有亲切感,这拉近了图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读者更愿意接受,从而获得读者的认可。
图书市场的神话归根到底与读者的阅读需求直接关联,而这一切又决定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那么,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发现和探究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是励志类图书策划和营销关键。
就图书市场的现状而言,励志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我认为有一些思考。
以上所谈到的几个方面中,当年的励志类图书大多以实用性为导向,其中不管是重读经典,还是根据一时需要的著说,都没有脱离功利鲜明的特点。所以畅销的神话过后,加之市场的变化,给出版人的答案是:励志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存在较多的问题。
1.前人留下来的经典性励志精品难以计数,但要真正去赏读并获取教益者,至少存在一定的偏差:
(1)一说励志,几乎所有的书都可励志,对励志和励志图书的理解和定位偏差较大,泛化了励志的含义,因此凡是前人的作品似乎都是励志的。就励志的含义简单来说,励志就是磨砺意志,含义包括了立志、励志和守志三层。进一步说,励志类图书关联的是思想和精神的提升和愉悦,与实操性、技巧性相距甚远。所以,对经典励志图书的策划选取、读者定位、营销手段等等,应该精细、精致、精心。
(2)对前人经典的解读精准度太低,很多都充斥着随意和主观意志,甚至为利益需要,过分或者添枝加叶等,赋予原著本不具有的内容与含义;还有,很多人好为人师,解读经典时生怕读者不懂,竭尽全力使经典接地气,实际上降低了经典的品味,也看低了读者。经典就是经典,无需解读。所以,市场上所谓经典不少,读者却不多。
2.近年来本土原创励志精品很少,引进版的却不少。现代社会,励志图书讲求实用性、专业性。国内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不长于这类书籍的撰写,而善于出书的写作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这就使原创励志图书思想底蕴很难达到精品档次。而国外的著作者却优势明显。像卡耐基,既做研究又进行写作,他经过对大量名人的走访、对上百种名人传记的研读,以及对一些哲学论著的阅读,甚至进行试验,最后成就了《人性的弱点》一书。国外的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前几年热销的励志类图书中独领风骚的是引进版图书。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对一些出版者来说,鼓励扶植原创励志作品,应该成为战略性措施。
3.市场竞争,利益的驱动,使得很多励志图书内容同质化,观点接近甚至重复。这种现象人人皆知,像跟风出版,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后边是三十多种“奶酪”。一封《致加西亚的信》后,市场收到一批某某的信。有人说励志图书出版的门槛低,却不说是什么让它的门槛低?为什么对低门槛趋之若鹜?我认为关键还在出版人的出版追求,你要奉献给读者什么样品位的图书。它的低门槛不是与生俱来的。
4.图书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图书出版速度加快,关键的中间环节,即书稿的审读环节数字化比例提高,加上励志图书要畅销,出版者要加快出版速度,以抢占市场,这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书籍的质量,造成了如今的图书市场中励志图书良莠不齐。这对于出版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长期看,无品牌的形成不了自己的品牌,有品牌的将会使自己的品牌受损。
从2013年开始,社里和我们编辑室策划的励志经典系列图书已经有部分付印,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在这套图书的策划、编辑过程中有许多收获和体会,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探讨。因此,在此不再多言。这里之所以写以上的东西,是在对励志类图书和市场的简单分析概述基础上,提醒我编辑室同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自己编辑的图书有更高的要求和编辑标准。当然,于我来讲,也是一种自我鞭策。与大家共勉。(五编室 魏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