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室《家风系列丛书》
时间:2014/12/31 0:00:00
上篇
2014年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一组系列的街头访问,让社会上的普通人都讲讲自己的“家风”。这样一个策划引起了社会的积极的反响。“家风”的议题成为了春节期间公众热议的话题,春节正好是人们回家团圆,全家一起过年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探讨家风问题,凸显了这个议题的当下意义,也显示了社会公众对于家风议题的关切。
以前这些传统家教均身处私人平台,很少在公共平台展示。现在通过公众采访将之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关注,让清白、正面的家风得到更广泛传播,对整个社会都有益处,引导公众给予孩子好的传统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门楣、家风。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就是希望世世代代传承正面的家风,把做人做事的本分一代代传承下去。家风当然是家里的长辈老人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后代明白自己的家庭的正面的传统。中国人历来讲究的是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家风的传承其实就是传统家庭教育,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观念的的基本方法与规矩。中国的家风是通过血缘关系教导子弟的重要路径,其传承主要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也有很多写成文字传播下来,如《颜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教育族中子弟如何与人相处及待人接物的方法。这些著作也具有永恒的价值,今天对于我们的家风的传承起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我们的事业,乃至理想,我们必须首先立下远大的志向,并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然后,我们才能最终实现理想。大而言之,它也是我们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文明和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
本套丛书从爱国、友善、诚信、敬业四个方面,通过古今名人的事迹,以及家风家训中的名言警句,阐释了中华家风中代代相承的民族优秀精神,对于当代读者很有启迪。能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读者中进行传播,是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也值得每个中国人思考和发扬光大。
中篇
在任何时代,人们都需要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谦和有礼待人。这些基本的做人法则并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家庭教育应从一些小事出发,如从基本的礼仪开始了解待人接物之道,如看到长辈主动起身迎接,代表长幼有序,有客人来访应主动打招呼,这是家风的基础。人类社会要讲求传统礼仪的庄重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这些礼仪便是家风的基础。有礼仪才能关爱别人,如果按照礼仪和人相处会取得较好结果,否则很容易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同时家长应教导孩子尊重他人,明晰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不能欠钱不还,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小的争执,知道以善意待人的道理。家风的传承方方面面,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领域,但从总体上看,这种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之道,待人之道,交友之道,读书之道。一点一滴之间,经过耳濡目染,这些传统教育会内化为年轻人的自身行为,有利于他们走上社会后得到更好发展,也会让他们的正面的品质对于社会有好的影响。有些社会的不良风气,其实也是家庭的不良风气的展开。家庭里的长辈沾染了一些不良的风气,子女也难免就受到影响。当然家风最重要的还是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一代代人通过家庭的传承,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传承,才会让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提升,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华家风丛书》,从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四个方面,主要阐明了“家风”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从皇帝到臣民再到普通百姓,这四个方面的历史故事比比皆是。把这些家风真正地用于生活中时,每当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就会有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为保家卫国而进行斗争,为民族富强而斗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中华家风的优秀思想,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开始,热爱祖国、诚实守信、认真工作、友善待人,那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一个怎样和谐而富强的国家。国家的兴旺发达,取决于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人民的素质跟家风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我们这些处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有义务把中华家风传承下去。
下篇
当下的社会已进入“小家庭时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家庭教育失去空间,即使三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规矩,讲究长幼有序。小家庭的父母一样非常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对于子女的影响,也要从小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虽然家庭变小了,但社会仍然非常大,一些年轻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便是传统家教不够,缺少家风的传承,缺少对于传统待人接物的方法的领悟和继承。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传统礼仪是繁文缛节,太‘虚’。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这些礼仪其实是长久积淀的社会基本规范。试想如果不能以礼对待他人,偶遇轻微剐蹭便大发雷霆,学生宿舍里一个脸盆的位置都会引发大的矛盾,这样的风气持续下来,社会将会失去秩序。人类社会要讲求庄重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这些礼仪便是家风的基础。有礼仪才能关爱别人,如果按照礼仪和人相处会取得较好结果,否则很容易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在任何时代,人们都需要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谦和有礼待人。这些基本的做人的法则并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传统的家风当然也有随着时代改进的需要,但这并非过时。它的核心价值没有改变,甚至可说恰逢其时。家庭是社会细胞,通过类似家规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致力于向子女传播正面的家风,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否则将来社会很难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之一,是当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更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孔子将“仁”作为儒家道德的最高原则,并以血缘亲情作为“仁”的开端,推向“泛爱众”,从人与人的关系中不断内省,并在一代一代的家风文化中继承完善。
本套丛书从这四方面对家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对待师长、亲人的尊师敬亲,对待朋友时的诚以待友,对待同事及有利害关系的人时的居利思义,对待贫弱及晚辈时的施仁布德,对待陌生人时的居仁由义,对待行恶之人时的能处薄德,乃至“仁感天下”的大局观念,使核心价值观的命题在由亲到疏的不同关系中展开,以家风文化与历史故事为线索,讲述中国历史中主体将道德与自身结合并努力践行的家风精神及其不曾停滞的递进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