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是近年来的最炙手可热的概念之一,也是文化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出版社作为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之一,在内容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掌握着大量的文化资源,而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就要在内容输出形式上多下功夫,深入研究用户需求和用户心理,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现有的出版资源进行转化和加工,以求得更大的市场。 现今我社已与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合作,提供听书等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是一种很好的拓展市场的方式,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基本的出版资源转化方式,我们要做的还不止于此,应当把握知识付费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庞大的用户资源,将现有的出版资源做深度的转化和开发,推出相应的付费课程,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各种网络课程中,生活和工作实用类的课程的受众最为广泛,同时这也是我社的主要产品线,因此我社在开发知识付费产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另一方面,知识付费产品并不是将纸质图书的内容直接转化成音频或视频形式这么简单,为了取得最佳的网络传播效果,必须将原有内容进行深度加工,使其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并符合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例如,首先课程的整体设置乃至每一节课的题目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让用户迅速获得该课程的相关信息,让有相关需求的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该课程。第二,课程内容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和“干货”,让消费者真正有所收获,同时建立对我社品牌的信任和认同感。第三,课程的形式也应当经过精心设计,如每节课的时间应长短适当,一般在15到20分钟为宜,这样能帮助消费者有效地利用各种碎片时间,也不至于给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负担。 结合我社实际情况,要想开拓知识付费这一新的产品线,我认为应当首先从现有的产品中精心挑选适合被开发为网络课程的、具有实用性和普遍性的精品出版物,将其制作成音频或视频形式的网络课程,再通过与各大网络平台合作、行业专业人士推荐、限时促销等方式进行推广,以实现内容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多形式利用,提高单品种效益,扩展用户群体,增强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一些传统出版社已经开始以各种形式参与知识付费市场的竞争,其经验对我社而言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例如,就听书服务这一相对简单的知识付费产品形式而言,有些出版社就采用了更为灵活、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形式,如中信出版集团的听书产品是用15分钟解读一本中信好书,湛庐文化的听书产品则有泛读、通读、精读等不同层次。这些深层次的加工,无疑会提高相关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影响力。又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开发知识付费产品时,会通过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策划营销方案,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和精准度,非常值得借鉴。再如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音频课程“90分钟掌握激活团队的必备能力”,该课程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该课程内容是从该社出版的陈春花的三十余部著作中抽取整合而成,是对其管理思想核心的精准把握和提取。该课程的定价是69.9元,上线后当天购买人数超过5万,最终购买人数超过8万,直接盈利约560万元,创下了2017年付费直播音频课程的最高纪录。机工社这一知识付费产品的成功,为我们展示出传统出版社对出版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开发的可能性和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知识付费是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科技结合的产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充分把握这一潮流,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有特色的内容产品,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实现快速发展。